下的官绅功勋,他们肯定会感到不踏实,对这事有意见。说不定在我回京城的路上,他们就已经参过我了。”
朱元璋哼了一声,斜睨了眼朱允熥。
“几张纸几句话就想让咱改变主意?他们还嫩了点。”
朝堂上确实有过争论,甚至有人密谋对策,但都被朱元璋压下来了。
一切正如朱允熥预料,他微笑着说道:“所以我回来,正是为了帮爷爷排忧解难的。”
“你心里有主意了?”
朱元璋扭了扭脖子,语气深长地问道。
朱允熥用力颔了颔首。
这时,刘建安麻利地搬来了垫子,赶紧将软垫垫在了朱允熥的身下。
坐在厚厚的垫子上,朱允熥盘起了腿,舒适而自然。
“允熥认为,今年浙江道的贪官已被惩治,朝廷虽然有备用的官员人选,但如果要人尽其才,短时间怕是难以填补所有的空缺。”
“这些年,不光是朝廷各部门,就连地方官府,也有很多职位空缺。从情理到国家大局考虑,朝廷今年应该下旨开设恩科,广招天下英才,为大明朝效力。”
朱允熥的声音在西华门内回响,眼神闪烁着期待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。
这提议,实则大胆且不循常规。
通常,除非国家初建如洪武4年5年那样急需人才,才会连续两年开设恩科。
而大明朝的第三次恩科,直至洪武十八18年才重启,之后便定为3年一度。
按理说,下一次应当是在洪武27年。
第226章老朱、朱标、朱允熥蹲门槛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